林覺民?冰心故居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南后街北口西側與楊橋巷交匯處,楊橋路17號,現辟《林覺民生平史跡》展和《冰心與福州》展。
嚴復故居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郎官巷西段北側20號,坐北朝南,主座與花廳兩座毗連,占地面積609平方米。主座清式規制,門內三面走廊,前設有插屏門。大廳面闊三間,正間分前后廳,左右邊間為前后廂房。主座前廊西有小門通花廳?;◤d前后走廊、欄桿均仿西方建筑紋飾。
二梅書屋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現作為福建省民俗博物館,位于郎官巷西段南側25號,系清道光六年(1826年)丙戌進士林星章宅院,因院內種植兩樹梅花而得名。始建于明末,清道光、同治間及民國時期幾次大修。坐南朝北,前后、左右共五進,占地面積2434平方米,自郎官巷通達塔巷。
水榭戲臺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現作為福州地方戲劇演藝場,位于衣錦坊東口北側4號,創建于明萬歷年間(1573-1620),原是鄭姓住宅;清道光年間(1821-1851)為孫翼謀家族所有,以后長期都有孫氏子孫居住。經過多次重修,成為三座毗連、全坊最大的宅院。
黃巷的標志性建筑"小黃樓"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黃巷中段北側36號。相傳黃璞少時攻讀的祖居舊屋,就在小黃樓附近。林則徐師兄、官至江蘇巡撫的梁章鉅,于清道光年間對黃璞舊居進行全面修葺,并建了西花廳小小黃樓,以及與之配套的舊居東側園林小筑"東園"。該花廳為雙層樓閣,寬9米、深24米,面闊三間,進深五柱,穿斗式木構架,雙坡頂;粉墻黛瓦、翹脊飛檐;梁架上描龍繪鳳,楹門窗戶都用楠木,而且做工講究,雕刻精巧。
郭柏蔭故居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黃巷東段北側4號,俗稱“五子登科”宅第。保留完整,明、清兩代建筑風格并存,是福州典型的民居建筑。
葉氏民居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南后街南側,是光緒十二年進士葉在琦先生的故居,葉在琦先生是光緒二十七年“全閩大學堂”的監督(也就是福州一中的校長)。
林聰彝故居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宮巷北側24號,福建省文史研究館、中國新聞總社、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曾設于此。
謝家祠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吉庇巷北側60號系謝氏家祠。建于明代,清至民國多次修建。1958年因擴路又有改建,2005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,現作為福建狀元府藝術館。
劉家大院,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,位于光祿坊中段北側28、30、32、34號,現為社區博物館中心展館。
林則徐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、國家禁毒教育基地、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,三坊七巷重要旅游景點之一。